后澆帶的施工及質量控制
后澆帶的施工及質量控制
河北建新建筑集團公司 劉芳
提要:鑒于后澆帶的范圍日益廣泛,不僅用于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接處,對于超長的多層或高層框架結構,雖不存在差異沉降問題,但為解決鋼筋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或混凝土的收縮應力,也采用后澆收縮帶或后澆溫度帶,因此,后澆帶的施工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在高層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在一起,裙房包圍了主樓的大部分。從傳統的結構觀點看,希望將高層與裙房脫開,這就需要設變形縫;但從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設縫,因為設縫會出現雙梁、雙柱、雙墻,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澆帶法便應運而生。本文就施工后澆帶的施工及質量控制,結合工程實踐談談看法。
一、施工后澆帶的功能
施工后澆帶分為后澆沉降帶、后澆收縮帶和后澆溫度帶,分別用于解決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相減小溫度應力等問題。這種后澆帶一般具有多種變形縫的功能,設計時應考慮以一種功能為主,其他功能為輔。施工后澆帶是整個建筑物,包括基礎及上部結構施工中的預留縫(“縫”很寬,故稱為“帶”),待主體結構完成,將后澆帶混凝土補齊后,這種:“縫”即不存在,既在整個結構施工中解決了高層主樓與低居裙房的差異沉降,又達到了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目的。
二、施工后澆帶的作法
一般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的基礎同時施工,這樣回填土后場地平整,便于上部結構施工。對于上部結構,無論是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同時施工,還是先施工高層,后施工低層,同樣要按施工圖預留施工后澆帶。
對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接的基礎梁、上部結構的梁和板,要預留出施工后澆帶,待主樓與裙房主體完工后(有條件時再推遲一些時間),再用微膨脹混凝土將它澆筑起來,使兩側地梁、上部梁和板連接成一個整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把高層與低層的差異沉降放過一部分,因為高層主樓完成之后,一般情況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終沉降量的60%-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這時再補齊施工后澆帶混凝土,二者差異沉降量就較小,這部份差異沉降引起的結構內力,可由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結構承擔。對于施工后澆收縮帶,宜在主體結構完工兩個月后澆筑混凝土,這時估計混凝土收縮量已完成60%以上。
施工后澆帶的位置宜選在結構受力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變形縫反彎點附近,此位置彎矩不大,剪力也不大;也可選在梁、板的中部,彎矩雖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澆帶處,混凝土雖為后澆,但鋼筋不能斷。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鋼筋;如果跨度較大,可按規定斷開,在補齊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澆帶的配筋,應能承擔由澆筑混凝土成為一整體后的差異沉降而產生的內力,一般可按差異沉降變形反算為內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強。后澆帶的寬度應考慮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結構構造要求而定,一般寬度以700-1000mm為宜。
施工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筑混凝土后連接牢固,一般宜避久留直縫。對于板,可留斜縫;對于梁及基礎,可留企口縫,而企口縫又有多種形式,可根據結構斷面情況確定 。
三、施工后澆帶的質量控制
1、鋼筋控制。檢查后澆帶內鋼筋的規格、形狀、尺寸、數量、間距、搭接長度和接頭位置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尤其是后澆帶內鋼筋如果斷開,則要求綁扎搭接接頭面積的百分率不超過 25%,焊接接頭不超過 50%.后澆帶內鋼筋由于暴露時間較長,鋼筋銹蝕在所難免,故混凝土澆筑前,應要求對鋼筋表面顆粒狀或片狀老銹進行除銹處理。若有鋼筋被踩彎或壓彎現象,在混凝土澆筑前應要求及時進行矯正。
2、模板支撐體系控制。按要求模板支模架子應一次性安裝成型,待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好以后再進行拆除,確保板底平整。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在后澆帶跨內的梁板兩側結構長期處于懸臂受力狀態,因此,在施工期間本跨內的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否則可能引起各部分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定問題。這部分模板支撐體系必須待后澆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后,按由上向下順序拆除。
3、兩側接縫收口控制 如采用鋼絲網時,制作的單層鋼絲網片必須繃緊,并且鋼絲網片與鋼筋支架綁扎必須結實、牢固;鋼絲網片板與鋼絲網片板之間的接口及下口 50mm 保護層的接口必須封閉,50mm保護層露口下方遇底板縱向鋼筋處可采用將下翻網片剪開;澆筑混凝土過程中振搗棒宜離鋼絲網片應控制在 300mm 左右,避免強振及貼邊振搗,并且嚴格控制振點間距在 400mm 左右。如采用快易收口網時,混凝土振搗宜控制在距快易收口網 450mm 左右,振搗時聚集到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應盡快排除,要保證快易收口網后面沒有空隙產生,也不可讓混凝土漿沿網下流;在地下室底板施工時監理應要求快易收口網的上、下邊界距底板上下表面各 50mm,以免快易收口網形成貫穿底板通縫,為滲水提供通道。
4、混凝土澆筑控制 在澆筑后澆帶兩側混凝土的過程中,應采取對稱澆筑的方法,保證后澆帶模板不會位移;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清理干凈后澆帶中雜物,將兩側混凝土的松散石子鑿除,表面清洗干凈,保持濕潤,并刷水泥漿;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應盡量低于兩側混凝土澆筑時的溫度,且宜選擇在溫度較低的季節施工;后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干縮變形基本穩定后施工,一般在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后再施工,但高層建筑的后澆帶應在結構頂板澆筑混凝土14d后進行;為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漿流失,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振搗時間應適當延長,待 1~2h 后再抹平壓光數遍,減少表面裂縫產生。
5、防滲漏措施 采用適合工程特點的后澆帶接縫形式和其與兩側混凝土接縫防水做法是做好防滲漏措施的關鍵,通常應采取企口縫或階梯縫,并選擇接縫中部設置止水條或止水帶的組合做法;如采用鋼板止水片防水,則鋼板止水片接頭必須為搭接焊接,搭接長度應≥50mm,焊接必須4個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須飽滿,無夾渣、咬肉、氣泡;在內墻、頂棚后澆帶接縫處用柔性彈性膩子涂刷兩遍,可避免在結構的沉降及伸縮過程中產生細小裂縫;后澆帶需超前止水時,后澆帶部位混凝土應局部加厚,并增設外貼式或中埋式止水帶;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的微膨脹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提高一級。
6、半成品保護措施 為了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混凝土澆筑之前的清理方便,后澆帶的溝槽向兩側做泛水,并在后澆帶排水端頭部位砌筑集水井,用來清理后澆帶中的垃圾及積水。兩側集水井應及時抽水,保持后澆帶處于無積水狀態,降低鋼筋銹蝕程度;為了便于地下室大底板后澆帶內部清理及止水條的安裝,需將后澆帶處的底板上層鋼筋在適當位置切斷,留出人孔,待后澆帶封閉時,將切斷鋼筋焊接補齊;在兩側混凝土澆筑完畢初凝前,用高壓水槍及時清理后澆帶內的浮漿,水槍清理不動的浮漿及時用長釬搗碎,這樣即使有一些松散、松動的積沉物,以后清理起來也比較容易;在后澆帶混凝土未澆筑之前,后澆帶的兩側應采用磚砌檔墻以及上口采用木蓋板進行全封閉保護,防止混凝土、砂漿結塊污染及建筑雜物大量堆積,防止損壞外貼式止水帶,防止工程施工中鋼筋污染,保證鋼筋不被踩踏。
7、成品保護措施 混凝土強度達到 1.2N/mm2 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進行施工作業;在后澆帶混凝土初凝后,應在 12h 內進行養護,養護期間應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其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8d.養護措施可采取噴灑混凝土養護劑的方法,此法可有效保持混凝土內水份不蒸發,在不影響后續工序施工的情況下使混凝土得到有效養護,強度不斷增長,且有可能避免表面裂縫的產生。
結束語:
鑒于后澆帶的范圍日益廣泛,不僅用于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接處,對于超長的多層或高層框架結構,雖不存在差異沉降問題,但為解決鋼筋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或混凝土的收縮應力,也采用后澆收縮帶或后澆溫度帶,因此,后澆帶的施工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后澆帶應按設計要求預留,一定要留企口縫,并按規定時間灌注混凝土,灌注前應將表面清理干凈,將鋼筋加以整理或施焊,然后澆注早強、無收縮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或膨脹混凝土,澆注后加強養護。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監督與檢查,以確保后澆帶的施工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