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思維方式跨界組合新技術
用不同思維方式跨界組合新技術
2018年中冶寶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中冶集團率先實現“遠程診斷、遠程培訓”信息系統上線并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員工異地培訓、異地解決現場問題的難題;明顯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約了培訓成本且大幅提升了冶金運營服務信息化水平。作為該系統平臺研發及試點單位,中冶寶鋼第三分公司(以下簡稱三公司)2019年起積極使用遠程平臺移動版進行項目管控,中冶寶鋼通過提升智慧運營服務能力,全力推動產業向管理技術密集型轉型升級。
傾力打造智慧檢修體系
圍繞“智慧制造”大課題,三公司加速與科研院校、信息軟件公司開展協同合作,加大先進工裝、技術、系統的改進和投入,加大技術提煉和科技創新力度。
2018年4月起,三公司針對技術開發項目“遠程協助及項目管理平臺研發”,組織項目組成員、提供軟件開發服務的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的開發人員,先后三次召開專題交流會,就該系統一期軟件開發項目進度、存在的問題、后期的規劃以及合同內容等進行深入交流,對包括每個功能的實用性、公司各層面的需求在內的每一個步驟反復推敲論斷,從而確立最優方案。
2018年8月20日,三公司“遠程診斷與遠程培訓信息化平臺”的遠程培訓模塊啟用并完成了首次遠程在線直播培訓。培訓過程中,桌面直播與攝像頭直播良好運行,為下步解決遠程診斷、遠程培訓及項目在線管理問題以及提高對駐外單位技術支撐方面打下扎實基礎。
2019年初,中冶寶鋼遠程平臺移動端正式啟用,三公司積極推廣使用,加強對現場施工項目過程管控,該平臺清晰的界面、方便的操作獲得使用者及作業人員的一致好評;與此同時,三公司組織編制了《遠程平臺移動版使用手冊》(簡稱《使用手冊》)指導用戶使用,按照該《使用手冊》的指引,目前分公司各級管理人員均能獨立操作和使用前述平臺。
遠程平臺移動版的推出,避免了管理人員頻繁往返施工現場、辦公樓進行項目檢查的問題,實現了辦公實時化、無紙化,施工內容、進度可視化,現場檢查、信息反饋及時化,大大提升了管理效率,更有力加強了項目現場過程監管力度。而遠程診斷與遠程培訓平臺的研發,正是將包括遠程診斷、遠程培訓、項目管理三大內容以不同領域的新技術成功進行跨界組合的典范。
全新的增長動能與優勢
近年來,中冶寶鋼市場規模快速擴展,服務的范圍涉及全國各主要鋼廠以及國外的越南市場;各地分公司信息傳遞無法實時傳遞、共享,如果利用互聯網平臺,則質量管理、安全管理、計量器具管理、科技創新等都可以實時更新、共享,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反饋。
在過去,創新工作相對獨立,這使得技術研發、專利、論文工法、創新成果等都在少數人手中,對其推廣應用和產業化非常不利。鑒于此,中冶寶鋼于2018年底提出“智慧運營服務”戰略,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核心技術共享及產業化。
在冶金運維遠程診斷與遠程培訓平臺,三公司采用互聯網云服務技術構架,并基于互聯網通信技術及4G移動通信技術,建立駐外機構人員與上海本部各層級人員,以及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間的實時語音、視頻、文字交互平臺,駐外機構人員在現場通過便攜式移動終端設備,能夠獲取云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遠程診斷與遠程培訓,查詢相關設備資源。駐外機構人員能將現場情況通過語音、視頻方式或移動終端設備電子白板交互方式,實時傳輸到上海本部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實現語音、文字、圖片信息的及時溝通交流,獲取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幫助及指導;并通過移動終端設備或者電腦端,觀看服務器中已有的相關解決方案及操作演示視頻。
這套系統平臺自助式的遠程交互協助有效保障了信息交互的敏捷性、可控性和時效性,并極大程度地提高駐外機構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上海本部對外技術支撐的成本。比如實時查詢設備相關的資料信息,或是對駐外機構需求方進行遠程培訓;又或者是專家通過系統平臺的語音視頻交互功能把相關操作或問題解決方法提供給用戶……平臺通過長期數據積累,目前已形成智慧檢索功能,能自動顯示出相關解決方案;如果系統自動檢索出的方案未滿足用戶需求,則系統會推薦相關方面的專家,用戶可以指定一個或多個專家解答,對相關需求通過視頻、語音、圖片、文字等方式進行技術支撐解決,通過遠程平臺充分發揮公司高級專業技術資源優勢,遠程診斷提供現場問題和專業難題的技術解決方案。
掌握關鍵技術與創新點
該套系統平臺的著力點首先是便捷的實時交互技術,通過借鑒當下流行的用戶交互模式,形成了遠程平臺獨有的用戶交流系統,而基于交互應用的操作方法和界面布局使得用戶能夠更快地適應這款軟件并開始運用它,這改善了以往教室培訓多、參與培訓人員受限、操作推廣使用時間較長的工作環境。
其次,該平臺實現了快速的知識積累,因為這是一款放置在公司內部服務器上的知識積累的軟件,通過這項軟件能夠收集各方面的資料并將其分門別類地放置在服務器中;用戶可以通過區域來檢索他們所需要的資源并在線瀏覽;也可對施工過程所遇問題或早已存在的困惑通過提問、解答不斷積累。
該系統平臺持續不斷的優化調整正成為提升公司智慧運營服務能力的“助推力量”。具體來看,首先基礎資料庫的搭建,包括設備圖紙、技術資料、相關照片、視頻及BIM模型(該部分內容需要BIM管理平臺建立后才能實現數據互通)、歷史維護記錄、難題庫(包括常用故障手冊、每次故障處理記錄等)、常用標準庫(國家行業標準)以及知網數據庫(主要為論文)、中冶知識管理平臺數據庫(主要為方案、維標、工法、技術開發、各項成果,需要有保密級別)等。其次以運維項目(先以檢修項目為主)為基礎開展的項目管理,涵蓋項目創建應包括的項目名稱、設備名稱、計劃開工和完工時間、需要工種及人數、所需工器具等信息。
各種項目的信息可見度區分了用戶層級,具體可進行的操作分為對項目的前期準備以及對項目的過程管理。同時,平臺具備統計分析功能,并按要求自動生成統計分析報表;更智能的一點是,工作人員不僅能夠在平臺上“人找資料”,平臺還可以針對不同的人員及其關注點,自動推送最新技術資料便于學習,實現“資料找人”。
創新驅動無止境,中冶寶鋼提升智慧運營服務的能力遠未止于此。在前期打下的工作基礎上,三公司將利用該系統平臺,在如技術質量管理功能、安全管理功能、計量器具管理功能、科技創新管理功能、物聯網+功能等運營服務上注入更多的“智慧力量”,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通訊員:郭興波)